年龄已经超过秦朝的《秦时明月》,为何如今却渐渐走向了衰落
2007年2月14日,这是《秦时明月》的首播时间,距离今时今日已经过去了14年有余。
14年意味着什么,不仅仅观众从小学走向社会的距离,也是这部动漫历史背景中的秦朝,从统一天下到走向覆灭的距离。
人人皆知秦朝的历史辉煌且短暂,却也很难想象,一国的历史之河,竟比不上一部动漫的时间跨度。
《秦时明月》对于很多人都是特殊的,它是无数人心中国漫的白月光,也是无数人见证国漫起复的最佳证明。
而如今,这部曾经走过辉煌灿烂、年龄已经超过秦朝的动漫,又面临着怎样的境遇呢?
纵观《秦时明月》系列的豆瓣评分,便足以看出,这部动漫已经告别曾经的辉煌,渐渐地走向了衰落。
将这些评分数据放在一处,很明显就能看到,《秦时明月》的口碑下滑,是从2014年的《秦时明月之龙腾万里》开始的。
而,有关《秦时明月》系列作品的豆瓣评分,基本都位于8分以上。
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,才造成了《秦时明月》逐步走向了衰落?
失控的故事线
《秦时明月》是一个大摊子,里面有诸子百家、历史洪流;也有少年意气、快意恩仇。
从最开始,无论是观众,还是制作方都对它给予了无尽的野望,每个人都知道,如果这部动漫平稳发展,到最后所形成的世界观,会是一个时代。
当然,这一切的前提是,制作团队能将摊子铺开,也能将摊子收拢。
显然,从《秦时明月》的第五部开始,原本有条不紊的剧情线、那些铺设在各个角落的设定和暗桩、曾经埋下的伏笔和支线,就已经拖垮了整个动漫的节奏。
第五部的剧情失控到了什么程度?
天明等少年主角足有50多集没有戏份,有的精彩支线被无限待机,而即便放弃了部分支线,但剩下的故事线依旧繁冗沉杂,眼中拖沓了整个剧情的节奏展开。
在前面的第一到四部中,一直都是以天明、高月、少羽三个正处于成长阶段的少年作为绝对的第一视角,三人主角团的设定已经十分成熟。
而当时的《秦时明月》,使用的是以小见大的叙事手法,通过三个小孩的视角,将天下局势以及完整的世界观,徐徐展开,实现从冰山一角到整座冰山的转变。
按理说,按照这种手法的推进,更够凸显出主线剧情,并且将剧情线拉得紧凑且章法有序,而到最后,“图穷匕见”、大气磅礴。
然而在第五部,制作团队直接将主线弃之不顾,全面发展支线,其实也不难理解,制作方这样举措就是在铺垫剧情,先散后收,就像是《权力的游戏》。
然而《权力的游戏》有原著打底,而《秦时明月》毕竟没有原著打底不说,根据其剧情的前期设计,这种多支线并行的举措造成的改变无异于一种“赌博”。
显然,玄机的编剧在把握剧情上,尚不能比过马丁,《秦时明月》的支线散得太乱太杂,最后的剧情线不仅没有实现“九九归一”,反而成了一团乱麻。
至于有多乱?
光从剧情中有名有姓有剧情的人物来看,从第一部到第四部,这样的角色有41人,而在第五部这一部中,这样的角色就有56个人。
而在支线上,蒙恬线、龙且线、章邯线、农家线、盖聂线以及其他无数支线纷至沓来。
最可怕的是,这56个人还有支线没有解完,而这些支线之中,也是没头没尾。
这让《秦时明月》处于一团乱麻之中,变为“麻中麻”。
从这一部开始,原本有条不紊的《秦时明月》便已经乱了。
其实这种乱象也并非不可预见,毕竟原作者温世仁先生在原著小说尚未完成之时便不幸逝世,制作团队手里剩下的,就只有3-8部的大纲和构思。
虽说由编剧原创的3-4部没有崩盘,但是要知道,铺摊子容易收摊子难,编剧将那些纷杂的支线有条不紊地埋下,直到收拢的时候才发现,里面的剧情线长长短短、明明暗暗,早已经成为了隐患。
沉迷迎合市场
剧情线崩盘之后,制作团队也已经意识到了,如今想要将水平拉回曾经的水准,已经是难如登天,显然制作团队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。
在这种情况下,是要赚钱还是坚持并挽回?
显然赚钱要更加容易。
于是,曾经的用心没了,就连台词都开始了“全员装B”模式。
曾经少司命、端木蓉、赤练、雪女这类风姿各异的美人没了。
变成了现在页游风满满的卖R风审美风格。
“历史为骨,艺术为翼”这是《秦时明月》曾经的宣传标语,也是如今《秦时明月》的情怀大赏。
看啊,即便不再像曾经那么用心做动漫,《秦时明月》依旧让玄机赚得盆满钵满。
即便《秦时明月》的剧情再拖沓,台词再不明觉厉,越来越执着于捞钱和广告收益,但是它还是“优秀”的国漫,无论是宣传还是保护政策,对它依然是广开绿灯。
剧情崩坏对《秦时明月》有什么影响吗?
有的,他们赚钱更容易了。
只需要迎合市场审美、卖卖情怀、坐拥这个IP、啃啃老本就行。
而即便是这样,老粉们依然不想放弃,想让它看看曾经的自己,洗去一身铅华,重新开始。
笔者不知道这些老粉丝要等多久,也不知道《秦时明月》何时才能被粉丝们期待的声音叫醒。
毕竟,像《秦时明月》这样的动漫并不止一个,制作团队只想踩着观众和漫迷们的底线收割利益,而只能在市场上随波逐流的漫迷们,除了发言和评论,又能做到什么呢?